方正一听,顿时被这死狗气个半死,拍了他一巴掌,低头看着地上的竹子道:“你要想修行有所进步,就不能总想着玩,要学会观察。你看这地上的竹子,从下往上,可不仅仅是雕刻、打磨的工艺越来越精湛。事实上,这种东西,只要肯下功夫,是个人都能做到。但是真正的精华并不是这门技艺,而是雕刻竹子的人!他不是在磨练技艺,而是在磨练自身!这是一种修行!一种不一样的修行!通过揣摩竹子纹理,体悟天地自然之心的修行!”
说到这,方正一看独狼,这家伙直勾勾的盯着方正身后,还在对他一个劲的打眼色。方正一愣,这家伙在干啥?
方正下意识的回头看去,只见身后不远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此人头戴逍遥巾、三台冠、海青色道袍,脚穿一双对脸鞋。
再看那一张脸,方正顿时愣住了,竟然是一名面容带着几分仙气的女子!这竟然是一名女真人!
方正知道,道士的穿着打扮和僧人差不多,都是很有讲究的,无论是颜色还是种类,那都不是乱穿的,若是乱穿的,八成就是假道士。
早期道教对于冠服的规定也是极其简单的,但是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看道士,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就能猜出个一二三来。
这女真人头戴九梁巾,这九梁巾前顶平斜如尾面,排有九叠,九缝。道教奉九为极阳之数,一切修行最终目的。故九梁巾又象征道徒们对大道的向往。
可见这位女真人是一位向往道家大道之人,不是一般的顽劣小道士。
同时,这位女真人头戴三台冠则表明她不是一般的道人,而是受过中极戒的道人。更不能小觑。
她穿的是海青色道袍,这道袍是道士平时做杂务时候用的,也就是说,她现在还算清闲。
最后她穿着对脸鞋,白色的长袜,长袜将裤腿包裹在里面,这是为了防止进入殿堂的时候体垢落在大殿当中。
当然这些也不是他自己了解的,而是和乐天真人聊天后,他对道家的事情也起了兴趣,没事儿的时候查的。
这些东西,都是在方正脑海中电光火石之间一闪而过。方正知道,眼前这女真人虽然看起来柔弱、娇美,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修行之人,应当尊敬对待。
于是方正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一指寺方正,见过真人。”
女道士见此,微微一笑,也双手作揖还礼道:“原来是方正法师,贫道清净散人。刚刚听法师所言,法师莫非也对雕刻有所参悟?”
真道士是真的好奇,虽然道士和和尚都差不多,很多时候都是需要自给自足的。但是道士终究比和尚更加的出世,远居深山,远离人群,因此道士几乎个个都有一身不错的医术,防身之术以及修房子、野外求生的本事。
但是和尚不一样,和尚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一个寺院有出世的高僧身居古刹不问世事,或者苦行僧人苦行天下。也有入世的僧人,这些僧人还没有完全断去凡俗烦恼丝,除了在寺院里不能喝酒吃肉外,出了山门与常人无异。例如俗家弟子等……
而这些人的存在,一来是供养寺院吃穿,二来也能让僧人更了解的世人,从而在红尘中悟出大智慧。
有人供养,自然有些本事就会落下了。这个时候,还能去学学其他的僧人也就少了。所以清净散人也对方正有些好奇。
第947章 荒山见活人
方正看着清净散人,发现她不仅仅是好奇,还有点小开心,那是遇到同行的开心。想想这四周荒芜的环境,再想想当年的自己,方正顿时对清净散人的心情感同身受,那是久住深山遇活人的开心!就如乐天真人说的,人,终究是群居动物。出世修身,入世修心,二者兼得方能证道。这一点,乐天真人比方正走得远,眼前的清净散人似乎不如乐天真人。
想到此,回道:“贫僧的确对雕刻有些了解。”
“法师谦虚了,贫道这打磨手法,一般人绝对看不出来。法师不仅看出了端倪,还看出了里面的东西,着实不简单。贫道这道观多年不来人,既然法师来了,不妨到前面去坐坐?贫道也想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这么多年,变得怎么样了。”清净散人微笑道。
方正一愣,问道:“真人,听你的意思,莫非已经隐居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