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1 / 2)

旁边的安于同感觉到气氛有些诡异,本来说嘛他的报告已经算是完事了,但是没来得及告退,赵东云也没有开口让他走,有心现在告退但是看着赵东云站在地图前思考,他又是不敢贸然打扰。

基本上军方的几个高层将领以及经常跟在身边的人都知道赵东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着地图进行思考,而那个时候思考的通常都是关乎到整个国内局势甚至远东局势的大事,诸多赵东云做出的重大决定,都是在看着地图的时候所立下的,他甚至听闻奉军决定入关前的一晚上,大总统就是站在地图前足足半夜,然后第二天就是宣布准备入关。

现在不用说,赵东云已经是看着地图进行关于后续战略的思考了,而安于同在这种重要时刻可不敢打扰赵东云。

但是就这么出去也不好,因为他也不知道赵东云是不是刻意把他留下的,所以他只能挺着腰和之前一样继续站着,不说话!

赵东云此时和安于同想象的一样,的确是已经陷入了思索当中,如今他考虑的事情非常多,不仅仅有着湖北局势,更有着苏北局势,还有着整个两江局势甚至表面上暂时和奉军无关的福建、江西战局以及两广局势。

这些地方看似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上这些地方的局势都是相互联系的,比如说江西和福建方向的南方联邦遭遇惨败后,段祺瑞不但已经兵临广东,而且可以说福建和江西方向抽调更多的兵力北上苏北作战。又比如说王士珍在湖北如果惨败,那么南方联邦就可以恢复在长江以北的湖北地区的统治,进而张之洞麾下的十多万大军就会北上河南,这样一来河南的奉军就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了。

甚至远在战区之外的两广、云贵、四川、陕甘等地区,这些还处于南方联邦控制下的省份如果发生了什么变故,那么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南方联邦的实力,而南方联邦的实力又直接关乎到段祺瑞、王士珍的胜败,而这两个人有关系到奉军的胜败。

所以当代的中国局势表面上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上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要分析整个当代中国局势,就必须从整个中国角度出发,把国内所有军阀,把所有的列强势力都要考虑进来,而单独考虑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军阀是不准确的。

现在赵东云就是这样,他如今考虑的不仅仅是湖北王士珍那边的胜败,而是把几乎所有有可能引起国内局势变化的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王士珍的投诚,而要的是整个中国的统一!

思虑了许久后,他才是把视线从地图上转移了开来,转身后却是发现安于同还站在那里,当即就是开口道:“你再和湖北那边去电,就是撤兵和弹药这两项我可以满足他们,但是第三条嘛,再和他们谈一谈,总不能他们说什么我们就答应什么吧!”

安于同听赵东云的语气有些淡然,这不是赵东云平日里表现出来的那种表面上的淡然,而是一种真正的淡然。

而从这种语气里安于同已经可以感受到赵东云的真正想法,那就是他并不在乎答应王士珍的这些条件,只是让安于同有些不解的是,赵东云怎么能这么轻易的答应了?

安于同之所以会不解,说到底他还是不够了解赵东云,如果是换成了李三在这里,那么看到赵东云的这种表情,听见这种话那么李三百分百就会肯定:这王士珍死定了!

第330章 可恨

赵东云这么轻易的答应了王士珍的条件,那么就代表着他就没有真正重视过这些条件,真实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宜之计。

只是安于同不是李三,而不是每个苏系的高级官员都能够和李三那样,能够从赵东云的片言只语以及少量面部表情里猜出赵东云的真实想法的。

说实话,当王士珍要求获得和以前的独立政治、军事和财政地位,想要继续当他的山大王的时候,赵东云就已经下了决心,自己的奉军必须开进湖北,想要在自己手下当军阀?也不看看赵东云他是什么人,他自己就是军阀,而他绝对不允许自己属下再出现军阀。

至于合作者,有一个吴凤岭他就嫌多了,如果多了他还怎么统一中国?难不成以后自己只能当一个名义上的大总统直辖北方几个省,但是南方的那些省份都各自为政?那样自己岂不是比历史上的袁世凯还无能?

人家好歹在二次革命后还统一过中国南方诸省呢!

他要的一个强如汉唐的统一中国,而不是一个春秋战国或是五国时代的分裂中国!

所以现在存留的王士珍、段祺瑞、张怀芝,还有吴凤岭,南方联邦的张之洞他们都通通得被消灭掉!

他之所以答应王士珍的这些条件,因为他需要王士珍挡住张之洞的北上步伐,反正现在湖北也不在他的控制当中,先支持着王士珍和张之洞打下去,而自己继续把主要的资源投入苏北地区,不管怎么样,先解决调段祺瑞在苏北地区的那七八万大军再说,剩下的都是次要的。

一旦拿下苏北和安徽,那么自己就能够腾出手来进军湖北了,到时候甭管什么王士珍还是张之洞,他都是要通通消灭掉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赵东云现在只是权宜之计,但是王士珍那边何尝又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