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页(1 / 2)

那段时间,哪怕是去市场买菜,她也要节省着每一分钱。

幸好,自己改变了命运。

这一瞬间,赵浮生觉得人生的成就感,大概就是这样了。

“浮生,你觉得,爸现在步子是不是迈的有点大啊。”赵爸开口对儿子问道。

说实话,原本赵爸是不想问赵浮生这个问题的,当爹的面对儿子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股子优越感存在的,毕竟不管怎么样,这是老子的种。这种观念,在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心里,基本上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八零后的记忆当中,老爸老妈的混合双打,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到了九零后的年代,因为每家只有一个孩子,自然要当成宝贝似的宠爱,这种动不动就被教训的事情,倒是不怎么常见了。

赵浮生对于赵爸而言,无疑是他的骄傲,毕竟不是每家的孩子都能像自己儿子这样,大学没毕业,居然就成了金牌广告策划,虽说不太懂这个行业,但赵爸可是知道,如今电视上面好几个广告,都是儿子想出来的点子。

用老战友的话来说,自家儿子是靠头脑赚钱的能耐人。

再加上赵浮生之前一系列的表现,不知不觉当中,赵爸已经把赵浮生当做是可以平等对话的对象了。

听到父亲的问题,赵浮生一怔,随即笑了起来:“爸,您这话说的,生意做得大还不好啊,难不成您打算一辈子当工人,下岗受穷?”

赵爸摇摇头:“你爸又不是傻子,谁愿意当穷人。”

“那对呗。”赵浮生笑了起来:“既然这样,您想那么多干嘛,生意这种事,就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您要么越做越好,要么就不断退步。”

看父亲还有些不太确定,赵浮生索性说开了一些:“您现在,其实就跟九十年代初那些个体户一样,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一脚高一脚浅是正常的事情,可能这笔投资或者开发,成功了,赚了不少钱。也可能下一笔就失败了,赔了。但不管怎么着,爸您觉得,咱们难不成还有比穷更可怕的日子么?”

“你小子,哪儿学来的,这一套套的。”赵爸笑了起来,瞪了赵浮生一眼:“我看你不做广告去做传销都行。”

这年头,传销已经被国家明确定为违法行为,但大家都有一个固定印象,那就是做传销的人,口才一定十分好。

套用一句东北话来说,就是能忽悠。

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赵浮生眨了眨眼睛,无辜地说道:“是您问我的,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其实我能够理解您,就我们公司,郑总犹豫了一年,才把总部从咱们省搬到北京去,原因跟您差不多,就是担心步子迈的太快,会根基不稳。”

其实赵爸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问题,因为未来广告的创立时间,大抵上跟儿子鼓动自己创业是差不多的,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才怪。但问题是,在赵爸看来,如今的赵浮生已经足够妖孽了,所以他并没有多想,把未来广告和儿子联系在一起。

但听到赵浮生的话,赵爸还是若有所思。

看老爸一副我在想事情的样子,赵浮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时候,让他自己思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毕竟父亲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工人,而是执掌一家企业的老总。

没有人天生就是领袖,时势造英雄罢了。

世纪初这几年,恐怕是草莽英雄们最后的机会,再过几年,想要白手起家,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而且现在父亲的想法很不错,并没有因为穷人乍富而丢掉本心,反倒是担心会不会发展的太仓促,基础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