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6页(1 / 2)

自己手中的这些公司股份,迟早都会变成庞然大物。

到时候哪怕是减持其中的绝大部分,也足以让自己得到大量现金。

那才是赵浮生今后的倚仗。

至于剩下的东西,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的股份,赵浮生觉得,也足够董晨曦折腾了。

毕竟自己现在持有股份的这几家公司,随随便便哪一个拉出来,都是日后的庞然大物。

脸谱、腾讯、阿里、甚至包括三星在内。

相比之下,诸如景东这样的公司,反而不在赵浮生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

……

让董晨曦离开,赵浮生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静静地看着窗外。

十一月的首都,已经很冷了。

幸好屋子里有空调,再加上供暖做的也还不错,总算不会让人感觉到寒意。

但是,隔着窗子,赵浮生还是能够感受到寒冬带来的那一抹萧瑟。

“有点冷啊。”

赵浮生自言自语道。

其实他很清楚,真正寒冷的,不是身上的感觉,而是即将到来的经济寒冬。

这不是开玩笑。

自从去年的次贷危机开始,整个世界范围之内,虽然各个国家努力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但不得不承认,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逐步造成恶劣的影响。

简单来说,这次的经济危机,美国轻伤,欧洲重伤,而华夏则是内伤。

旁人不知道,赵浮生却清楚的很,欧洲经济衰落,恰恰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而华夏……

很多时候,经济方面的影响,不能光看表面,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华夏是用凯恩斯主义解决了经济危机的问题。

整整四万亿的救场资金,堪称绝无仅有的大手笔。

但当时出台的货币政策,影响了其后的股市房市,以及你提到的物价,也就是通货,这个内伤说得还是很形象的,但当时如果政府不调控任由华夏受风暴影响,结果肯定更不好,所以只能换个内伤,然后留待以后去慢慢痊愈伤口了。

具体的,就是出台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然后放宽货币政策,放贷额度,搞一些奇奇怪怪的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类的促进消费政策,通过这些等等手段来给企业续命。

大型工程里,基建还好,本身也是要搞的,但通过这样的政策来调节,只能说是解决一时问题,因为很多工程是产生不了利益的,那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