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老贾曾经客串过某个电影,里面有句台词很有意思,他说:“说白了大家都是没本事的人,你这个样子怎么在江湖上混?”
赵浮生认为很有道理。
写作的、拍电影的、玩艺术的更多的是,如果你的作品给人思考,那就是意义所在;但不幸的是,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能有价值。
也就是说活着是更普通的存在,别想着拍《小武》、《站台》,别想你那三部曲了,得闲炒饭,少放点盐对健康有益,那个可能更实在,也更接近现实。独立制片人都想拍边缘人物拍现实,其实现实没什么好拍的,就拍生活,谁离婚了,哪个人又跳了长江,挖掘那些人背后的共同特质可能比所谓的三部曲更加有意义。
科长的成熟是从尊重市场规律开始,也就是背弃年轻时的理想主义开始。
总而言之,在赵浮生眼中看来,第六代这批导演,是漂浮于命运洪流中的一群人。
他们经历这个国家转变的过程,过后想寻找意义却不可得,或者选择不断重复去安放不安的一生,或者在声色犬马中对酒当歌。
赵浮生并不是一个文艺的人,可是每当想起这群人的时候,他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文艺这个东西,有时候让人真的很无奈。
因为你如果文艺了,可能会不被人理解。但如果你放弃文艺,自己的心里,总会很不舒服。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生活。
第2010章 好事
文艺归文艺。
但赵浮生不是娄叶,他虽然偶尔会很喜欢艺术,但并不代表,他就会让自己变得那么文艺。
这就好像有时候,赵浮生也会觉得网络上那些说大学教授的知识没什么用处,可依旧还是会让自己的子女读大学一样。
毕竟,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不是空谈。
也许有人会说,不读书也没事,你看某某某,不读书不也一样赚钱了。
可问题在于,这只是个例,更多的人,都是依靠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哪怕是中途退学的盖茨,哪怕是在大学开始创业的扎克伯格,人家也是从小学到大的天才少年。
赵浮生知道,华夏现在国内有种奇葩的论调,动不动就说什么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一样混的一塌糊涂。
但他们忘记了,绝大部分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家都过的好好的。
哪怕是卖猪肉,人家清华北大毕业的,也比你一个没读过书只知道靠天吃饭的普通人更有头脑。
从古至今,读书永远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