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云坐在东洋车上,眼光和以往的时候一样落在两边的街道上,只是两年过去了,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变化,甚至连车夫都还是原来那个。
车夫叫袁久,就是原来给赵东云拉东洋车的那个人,袁久今年不过四十三岁,但是头发去已经发白了,整个人壮实而黝黑,是个很典型的农家汉子。前些年一直在拉东洋车,并且成为赵家半固定式的车夫,在赵家需要用车的时候他就会过来候着。
这家以往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以往他出行要快就是骑马,时间多就是做袁久的东洋车。但是去年赵东云成婚后这种方式就不行,因为他好歹也算是北洋高层,堂堂三品新军统领,这让自家夫人坐东洋车抛头露面出行实在有点掉价,加上他又不喜欢双轮马车或者轿子之类的交通工具,所以干脆就买了辆四轮马车,又养了几匹拉车的马。
然后把袁久请了来当私人车夫,那袁久听到徐管家说要聘请他为私人车夫,月银四两的时候,把这汉子差点给弄哭了。
对于一个想要在城市立足、又什么字都不认识的农家汉子来说,能有一份薪水不算低的固定工作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更关键的是他当时还不会驾驭这西式的四轮马车,徐管家还特地送他去另外一家有四轮马车的家中去学,学了大半个月后才算是正式上岗。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赵东云对袁久的大恩情,但是对于赵东云来说却是没有这种感觉,他之所以用袁久,只是因为车夫就跟后世的司机一样,能用熟人就用熟人,不然麻烦事多!
双马拉的四轮马车速度很快,蹬蹬马蹄声中,众人很快就是回到了赵氏公馆,原本这庄园是没有在门口挂什么招牌的,只有一个代表主家姓氏的“赵”字,后来随着赵东云逐渐升起官来,庄园外头的帖栅栏大门上挂了个赵府的牌子,不过看上去总感觉怪异,所以赵东云亲自给换了个招牌,叫“赵氏公馆”。
非常富有近代化气息,一听上去就知道里头住了个军阀。
第066章 吹牛谁不会啊
在中国以及国际上的一片反对之下,俄罗斯依旧拒绝执行《交收东三省条约》进行第二期撤军,四月八号,第二期撤兵期限到期后,非但没有撤兵,反而又向辽东增兵八百余人,重新占领营口等地区。
此事一出,远东巨震,中国的清政府还没说什么呢,一洋之隔的日本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爆发抗俄游行,对俄国发出外交警告等等,然后还进一步加强扩军备战的步伐。
可以说,从这一天开始,日本已经是正式确定了要用武力把俄国从中国东北驱除出去的战略。
如果说1902年时期日本只是为了防御东北局势出现变化而做出一定的扩军备战姿态的话,那么到了1903年夏天,日本就已经是进行了实际上的扩军备战。
而英国和美国那边也是叫嚷着俄罗斯对远东局势的威胁,开始给日本提供外交支持和资金上的支持,推动日本出兵东北。
一时间,远东局势瞬间下降到了冰点,战争一触即发!
然而这只是站在日本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知道战争即将爆发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平民百姓甚至连东北在那里都不关心,更别提让他们去关心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了。
在1903年到1904年日俄两国气氛紧张的时候,中国国内依旧是一片升平,南方省份的报纸上甚至都看不到一丁点关于东北局势的消息。
唯一对此关心,并且为之感到紧迫危机感的只有北洋!
袁世凯面对东北那边的紧张局势,一方面是保持密切的关注,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再一次加大了他扩军的步伐!
他连接给清廷上了多道奏章,称东北局势紧张,然而他手可用的新军兵力不足三万,万一东北局势有变,他手上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护东北,甚至没有足够兵力来控卫京畿。
并且为了进一步恐吓、刺激朝廷诸公,他甚至说万一俄罗斯占据东北不走,到时候俄罗斯挥兵西进,占据山海关甚至威逼京师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国内的人其实都很少人会认为日本会为了东北和俄罗斯开战,所以他们担忧的并不是日俄会爆发战争,而是担心自己和俄罗斯爆发战争。
被恐吓了多次会,不管愿不愿意朝廷上的诸公们又是给袁世凯批准了诸多挤占经费的奏章。
不过被恐吓了的他们也是要求袁世凯派兵前往辽河以西,把守山海关,以防俄兵东进!
“现在东北那边的确是麻烦了些,如今俄人已经重占营口和奉天,如果我们不做出反应的话,恐怕他们就能够大规模越过辽河,西进锦州了!”段祺瑞如此道。